星锐奖丨高传集:向前一步,就有答案
上午九点,我按照约定好的时间,准备对高传集进行一次简单的采访,发现他正在翻阅我之前提供的问答提纲,果然思维缜密的典型工程师,从不打无准备之仗。
作为一位深耕技术领域17年之久的资深技术专家,高传集在谈到研发工作的时候,整个人容光焕发,充满了欣慰与满足之情。果然,对工程师来说,技术的进步与产品的落地,才是最好的精神治愈良药,是对自身最大的褒奖。
成功没有捷径 一步一个脚印
“很多事情做着做着就喜欢上了,做研发的每一天都像在未知的世界里探索,对于一个求知欲旺盛的I人来说,没有比工程师更适合我的职业了。”高传集缓缓道来。
早在大学时期,高传集就已经开始跟随导师做项目了,他认真严谨的态度和旺盛的求知欲赢得了导师的青睐。他做过软件,也做过网站,在那个个人电脑不甚普及的年代,每一次项目的落地都会让他获得极大的满足感。
在满是硕士和博士的项目组里,身为本科生的高传集却没有任何的不适,相反,与众多优秀师兄师姐们共同学习、共同进步的过程令他更加坚定地走向了研发之路。
你觉得世界上最神奇的事情是什么?
他说,是一行行代码编织出无限可能的虚拟世界。
2006年大学毕业之后,高传集便加入浪潮,进入了技术研发中心,一干便是11年。回想起自己初入职场的那段时间,他充满了感激,感谢公司认可自己的技术能力,将自己安排到核心技术研发部门,他也感谢大学期间努力做项目、努力实习的自己,施展拳脚的平台靠实力说话。
那段时间,他从底层开发工程师做到平台设计工程师,参与研发了第一个企业级电商、第一个内部数据开放平台、大数据平台……
自2017年开始,他走上了云平台研发的道路,先后参与了算力云ICP平台、物联感知平台、云原生平台等产品的规划与建设工作。
在高传集和团队伙伴的共同努力下,浪潮算力云ICP平台支撑浪潮云构建了全国最大的分布式云体系,突破了大规模集群管理调度技术,具备单集群10000节点、百万级容器规模集群管理能力,获得了SPEC Cloud IaaS云计算性能基准测试ARM架构性能第一名。
此外,他牵头打造的云集物联感知平台具有物联接入、数据汇集、行业智能算法、云边协同等功能,加强了浪潮数据云对全域全量、多源异构数据的“数采”能力。在安徽东至,浪潮云通过云集物联感知平台实时监测气象环境、土壤墒情、水情水质、生长状态,支撑构建 “东至产业大脑”,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;在辽宁长海,云集物联感知平台助力打造长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,构建渔业“产业大脑 ”,实现长海渔业从养殖、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。
此外,在云原生领域,高传集及其团队同样敢为人先,打造的浪潮云原生平台已通过中国信通院云原生成熟度模型评估,达到L4/L4+级别认证,位列国内前三,浪潮云也正式成为“云原生安全实验室”成员单位。在赛迪顾问发布的《2022-2023年中国云安全市场研究年度报告》中,浪潮云在云原生安全领域依旧保持市场第一的领先地位。
向左or向右 合力才能稳步向前
技术or管理?到了职场转型期,这可能是摆在每一位工程师面前的选择。
“换赛道做技术管理层之前,我是有些担心的,担心自己的I人性格是否可以适应身份的转变,也担心与自己热爱的技术生涯渐行渐远。”高传集娓娓道来,“但现在想来,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。”
他说,其实管理与技术不可分割,以自己十几年技术生涯做基础,现在的自己,能看到更广阔的布局、能获取更全面的知识。
“谁说,选择了一边的道路,就要放弃另一侧?我可以两边都做好!”高传集如是说道,他对现在的工作状态很满意,虽然亲自敲下一行行代码的机会变少了,但是现在的他不局限于某一技术点,也不囿于单个的项目,向后一步,有了更开阔的视野统筹全局,为团队提供建议和指导。
他说:“我们的团队秉持着很开放的文化,大家目标清晰,为打造更完善的技术和平台而努力,我喜欢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与目标坚定的人一起工作。”大道至简,行稳致远,这八个字用在形容高传集和他的团队再适合不过了。
“前些日子,为了解决新出现的技术问题,我和团队核心的工程师一起封闭工作了两天一夜,通过分析海量的日志数据和监控数据,我们不断地做出新的尝试,尝试成功之后立马去做环境变更。短时间高强度的封闭,会为自身和团队带来巨大的成长,也会为我们的产品性能带来质的飞跃。”高传集说,每当这种时候,都会让自己找到当年做工程师的感觉,研发过程的苦与项目成功的喜,交替往复,大开大合间刺激着自己的神经,让自己永远保持活力、永远蓄势待发。
采访的最后,高传集聊到了自己的儿子,他说,不会提前向儿子灌输过多与编程相关的知识,可以发掘、培养孩子的兴趣,却不想将他囿于一处。所谓不设限的人生,是对孩子的培养没有藩篱,也是对技术的追求没有天花板。